- 司法
- By 何艾麗
- 2024 年 12 月 21 日
憲法法庭新規定引發熱議
近日,立法院三讀通過《憲法訴訟法》修正案,這一變革將大法官的運作模式推向新的方向。隨著當前大法官人數僅剩8人,修正案明確要求大法官參與評議的人數不得低於10人,這意味著未來若無法及時補足大法官人數,憲法法庭的運作將面臨重大挑戰。
立法院的決策過程
此次修法的通過,經過激烈的討論與舉手表決,最終以三讀的方式獲得通過。新規定要求總統在大法官人數未達15人的情況下,必須在兩個月內提出補足提名。這一規定的修訂,無疑是對現行制度的一次深刻檢討,旨在確保大法官的運作不會因人數不足而受到限制。
大法官的角色與影響
大法官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不僅負責解釋憲法,還對維護社會公正和法治秩序負有重要責任。現行的憲法法庭要求至少有10名大法官參與評議,這不僅提升了判決的公正性,也強調了集體決策的重要性。然而,這一改變也引發了對於大法官人數不足時的法律空白的擔憂。
未來的挑戰與展望
隨著修正案的通過,未來的憲法法庭若無法達到所需的參與人數,將無法召開,這對於法律公正的保障將形成直接威脅。許多法律專家警告,這可能會導致重要案件的延宕,甚至可能使某些案...
- 司法
- By 何艾麗
- 2024 年 12 月 21 日
余華英案的重審與判決
在12月19日,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備受關注的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進行了重審,最終裁定駁回余華英的上訴,維持一審的死刑判決。該案涉及17名兒童的拐賣,令社會各界深感憤慨與悲痛。判決當天,作為被拐者之一的楊妞花也出庭參加,這一舉動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。
法院的裁定與社會反響
在二審開庭後,法院隨即宣判,維持原判。這一裁定被視為終審判決,余華英將無法再提出上訴。聽到裁定的那一刻,余華英的情緒崩潰,雙腿無法站立,被法警架著離開的畫面,讓人對這位被告的命運感到一絲同情,但更多的是對其罪行的譴責。
此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,許多人對於兒童拐賣問題表達了強烈的關切,並呼籲加強對這一罪行的打擊力度。隨著社會對人權的重視,加之兒童的無辜與脆弱,余華英案的判決不僅是法律的制裁,更是社會道德的呼喚。
兒童拐賣的陰影
拐賣兒童是當今社會的一大隱患,這不僅是法律問題,更是人道問題。每一個被拐賣的孩子背後,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與無助。余華英案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關注,正是因為它揭示了隱藏在社會角落中的黑暗與不公。此案中,17名受害兒童的遭遇讓人心痛,社會必須對此類事件保持高...
- 司法
- By 何艾麗
- 2024 年 12 月 12 日
大法官提名引發質疑
立法院於今日(12日)持續審查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廖福特的任命案,會議上充滿火藥味。在野黨立委徐巧芯直言不諱,指控廖福特共同持有的土地涉及違法建設,該處白天運營洗車場,夜晚卻悄然轉變為未登記的停車場,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規避稽查,顯示出對法律的漠視。
廖福特的回應
面對質疑,廖福特僅簡單回應表示自己只是共同持有該土地,並未對租賃業務負責。這一回答似乎未能平息在野黨的攻勢,徐巧芯強調,這樣的行為不僅涉及違建問題,還可能涉及逃漏稅的爭議,進一步挑起了對廖福特政治立場的質疑。
政治背景的影響
廖福特的政治背景亦成為焦點,他曾擔任民進黨仲裁委員並涉入中天新聞台換照案,這些過去的經歷使他在立法院的質詢中倍受關注。部分立委質疑他是否能在未來的職位上保持公正,對於涉及重大爭議的案件,是否能夠秉持中立的態度進行裁決。
死刑存廢的辯論
會議中,廖福特針對死刑存廢的議題發表了看法,強調台灣社會中仍有許多人支持死刑。他表示,相關的釋憲案並未廢除死刑,而是將其限縮至最嚴重的犯罪行為。這一立場引起了與會立委的不同反應,部分立委表達了對於死刑存廢的不同見解,並要求...
- 司法
- By 何艾麗
- 2024 年 12 月 11 日
在最近的立法院審查中,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的政治立場成為焦點。他在接受國民黨立委詢問時表示,雖然他支持死刑,但認為應該對判決死刑的人設置更嚴格的條件。這番言論引發了各方的熱烈討論。
政治變色龍的爭議
姚立明的過往政治經歷橫跨多個黨派,這使得他在立法院的審查中遭到了在野立委的質疑,批評他是「政治變色龍」。在野黨人士認為,姚立明的提名是總統賴清德的「政治酬庸」,這樣的指責讓姚立明的立場受到挑戰。
專業與良心的宣言
針對在野黨的批評,姚立明強調自己忠於專業和良心,並否認自己是「政治變色龍」。他表示,自己的立場始終如一,並重申對中華民國的認同,拒絕承認中共為國家,強調兩岸是兩國的觀點。此外,他也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死刑相關憲法訴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,認為應當謹慎處理。
死刑的存廢辯論
姚立明對於死刑的支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隨著社會對於死刑存廢問題的討論越來越熱烈,姚立明的言論無疑將成為新一輪辯論的引爆點。他的主張是,在支持死刑的同時,必須對其適用的條件進行更嚴格的規範,以確保司法的公正性和客觀性。
反對聲音與支持者
在立法院的審查中,姚立明遭到了反對派的強烈質疑,但...
- 司法
- By 何艾麗
- 2024 年 12 月 7 日
在香港,反送中運動的知名抗議者馬俊文因煽動分裂國家罪被判囚五年。馬俊文被稱為「第二代美國隊長」,因其在示威活動中高喊港獨口號而受到指控。原本,他因行為良好有望在今年三月提前獲釋,但由於新生效的《維護國家安全法》,他的獲釋計畫被迫取消。
司法挑戰的開端
馬俊文不滿判決,於是他提出了司法覆核的申請,質疑《維護國家安全法》是否違反《人權法》,並對懲教署的決定提出挑戰。他認為此法律的追溯效力是任意拘留的表現,這一行為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。
法院判決的結果
然而,法官李運騰最近的裁定卻讓馬俊文的挑戰以失敗告終。法庭認為馬俊文在法律程序中已經獲得充分的陳述機會,並駁回了他的申請。這一判決引發了對於香港法律制度及人權保障的熱烈討論。
社會反響
馬俊文的案件不僅是個人的法律挑戰,也是當前香港社會運動的縮影。隨著《維護國家安全法》的實施,許多抗議者的法律地位變得更加脆弱,社會對此法的爭議聲音亦持續增長。許多市民和法律專家對這一法律的適用範圍和執行方式表示擔憂,擔心它將導致言論自由的進一步受限。
反送中運動的延續
馬俊文的遭遇不僅引發了對法律的質疑,也使得反送中運動的聲音仍然...